留言討論區
  • 訪客姓名:
    DLE   2011-10-30 02:58:58
  • 留言主題:
    車友與保養廠選用酯類機油要注意---是來自油廠實驗室還是台灣攪拌廠攪拌.
  • 留言內容:

    最近和上游進口商(基礎油與添加劑)有配合合作標案,是車友介紹來的要德國進口油品.需要一些進口文件已請德國油廠處理,閒聊中請教對方油品走勢,他說我们德力是走對方向.已經有不少國內油商漸漸往酯類基礎油走,應付未來新車與大馬力車還是要走酯類基礎油.他說我們堅持走真材實料是可以減去不少麻煩.已經影響到不少油商跟進,不少油商找他幫忙供應酯類機油.脫離現在市場機油惡性競爭,已經沒有甚麼利潤與機油造成問題不少,看到德力機油在市場表現不錯,品質深受客戶信賴.他們業務是提供台灣攪拌廠原料順便提供攪拌技術(就是基礎油調配比率),問我看有沒有興趣在台灣攪拌與分裝,利潤也比較好.他們是進口添加劑在國外已經調好(俗稱油精)就是調理包,再加基楚油就可以完成.當時回絕暫時不考慮,知道現在坊間不少標榜酯類機油就是這樣產生,他們公司供應不少台灣攪拌廠原料.確實這一兩年酯類機油在市場銷售品牌不少都是自創品牌對的.以下連接幾家基礎油廠商他們有生產酯類基礎油(多元醇酯基礎油)..(不反對台灣攪拌廠攪拌有此技術也替他們高興,但是過程太粗糙,國外油廠研發一支高級油品不容易都要照研發程序經電腦精密驗算及化學分析一再測試到完成上市時間很長.) 車友自行選擇可靠產品保護愛車引擎.價格與品質是相對.-------只能告訴車友那麼多,有行規不能檔人家財路.我們做生意不希望人家在被背後吐我們口水.德力只重在產品品質.(因為景氣不好,要降低成本就要想辦法,要叫國外油廠研發多元醇酯不容易,成本又高)

  • 訪客姓名:
    DLE-(沒有全酯類機油)   2011-11-07 00:13:30
  • 回覆內容:

    1-多元醇酯基礎油-是酯類機油最高等級,所以製造此油有其技術難度,(多元醇酯基礎油添加比率不超過20%以上)因為黏度高添加過多造成太黏,有一定比率販賣基礎油公司會告知.-----2-市場有不知道的油商強調它們產品是全酯類機油,常有店家與車友被誤導,(全酯類機油不能用太黏,)再次告訴店家與車友.(一些廠商資料在最新消息有公開可以去看多了解)-----3-台灣在地攪拌的酯類機油常常誤導車友與店家,造成不少問題由其是大馬力車那不是開玩笑拿別人當實驗品.都需要長時間使用與測試,(最主要是品質控制在每一批產品品質都要一致,是台灣攪拌廠做不到.國外油廠是電腦控制-所有原料都是電腦管控,品質才能穩定會委託它們生產原因. 自己攪拌的話是無法掌控品質也容易出問題.-----自己去慎選油品.

  • 訪客姓名:
    DLE   2011-11-16 01:55:48
  • 回覆內容:

    1-上星期北上出差詢問南北部客戶告知,在台灣越來越多自行攪拌機油上市,聽聽他們意見.他們都反對販賣在地攪拌機油,品質是一大隱憂冒的風險太大.他們共同意見是好機油不是那麼容易製造出來,不要拿自己招牌扎自己的腳,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一支直的信賴機油,客戶也肯定德力機油品質.叫我不要亂來,直得欣慰這些同德力機油一起成長店家,不是要低價格機油而是要車友可信賴機油品質.-------------------------------2-德力機油在重型機車建立起好口碑,這次是客戶親口告知說在重型機車上很好用,是跑重型機車改裝避震器進口商業務告知客戶.是我在台北外甥有在玩重型機車,有叫他跑重型機車這個區塊,開始也是會怕車用機油不能用,好用就介紹德力機油給他們車友與店家.(李政榮-0917566868.台北重型機車與二輪他在處理--DLE-5W-60).

  • 訪客姓名:
    DLE   2011-11-18 01:30:28
  • 回覆內容:

    酯類油是現在很流行的一類高端合成潤滑油,大約是二戰時期德國人為了解決坦克機車寒帶啟動的問題而開發出來的,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航空等領域。漸漸的轉用到汽車運動中。先從化學角度說一下枯燥的合成。酯類基礎油是由有機酸和醇催化脫水而成。常用的有雙酯,多元醇酯以及復酯。 酯類產品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種形態氧原子,這是酯類合成油區別於一般礦物油的官能團,具有極性。而三類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礎油都不含有這種基團。在潤滑過程中,能在摩擦副之間形成厚的油膜對潤滑效果很關鍵,含有極性基團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韌性油膜。而與此同樣的功能,非極性合成油是通過外加添加劑實現的。從產品說明上可以看到諸如雙酯,醇酯等字樣,其實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應機理大同小異。 雙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與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與直鍊或者俱有短支鏈的脂肪酸反應而成。而復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長鏈分子,再將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終得到高粘度的產品。從性能來講,由於含有柔性較好的碳—氧鏈,所以酯類的最大優點在於寬泛的液態範圍和低溫流動能。就酯類本身而言,雙酯類黏度較小,粘度指數比較高,其傾點一般都能夠低於-60度。多元醇酯粘度比雙酯大,黏度指數和傾點也不及雙酯。300V低溫啟動型好於紅線,就可以從產品的分子結構上找原因了(當然添加劑也是影響因素)。复酯類產品由於粘度很高,一般作調和組分,用來提高油品粘度。 什麼東西都有兩面性,酯類油也不例外,先說說優勢: 1.熱安定性能好.單純從熱分解溫度來看,雙酯類油一般在280左右,醇酯類超過300度。這跟其分子結構有關,以新戊基多元醇酯化而來的全阻化酯,分解溫度更高。 2.極性結構賦予此類油特殊的潤滑表現,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穩定的油膜,即使冷車狀態也不至於完全回流,提供很好的低溫保護。打個比方,相比於礦物油類潤滑油,酯基的極性官能團就好比壁虎的吸盤一樣吸在摩擦副界面,即使低溫冷車狀態下也不容易脫落。 3.對添加劑的感受性較強。可以很好的與抗氧,抗磨等添加劑融合,協同。 酯類油最大的劣勢在於其水解安定性和材料的兼容性。由於含有極性基團,所以酯類油容易吸潮(用剩的記得把蓋子擰緊了啊)。聚酯對純水的穩定性還算不錯,在酸鹼環境下不穩定。由於機油中由於含有許多含磷,硫的添加劑,而且工作過程中會有磨損下來的細小金屬顆粒,在金屬催化下添加劑會產生酸性物質,進一步催化了酯的水解。酯類對某些結構的橡膠製品會有明顯溶脹,也是其弊端之一。不過這些缺點都通過適當的改性添加劑緩解了。

  • 訪客姓名:
    DLE   2011-11-18 01:33:32
  • 回覆內容:

    酯類油的特性 (資料取自中國潤滑油論壇)上一篇也是. 機油大致分為5類, 1、類油低檔礦物油 2、類油中檔礦物油 3、類油精練礦物油(礦物油性能分值峰頂也就3分以內,算達標。) 4、類油PAO全合成(諸如金美孚1號,灰殼等.性能接近6分左右,算及格) 5、類油酯基全合成,航太級別. (諸如紅線、MOTUL等.性能8分以上) 基礎油種類分成以下5種類別: 第一類,傳統溶劑精煉礦物油; 第二類,加氫裂解礦物油; 以上兩類都稱為礦物油,礦物油的基礎油是原油提煉過程中,在分餾出有用的輕物質(如航空用油、汽油、柴油……等)之後,剩下來殘留的塔底油再經提煉而成(再剩下就是瀝青)。就本質而言,它是運用原油中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幾千個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組成,提煉技術即使再精進,亦無法將其中不良物、雜質去除殆盡。 第三類,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化蠟; 此類基礎油原料和前兩類是一樣的,是現在市場上忽悠的最厲害的。代表性的就是嘉實多公司從1999年開始開始使用III類基礎油VHVI(very high viscosity index)代替原來配方的PAO,貼上“synthetic”-合成油的標籤,而現在國內很多品牌也照搬。隨著加工工藝的提高,現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氫裂化—異構脫蠟)雪佛龍公司專利;MSDW(加氫處理一加氫異構化和加氫裂化—選擇性脫蠟)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XHVI(加氫異構化生產超高黏度指數)殼牌公司專利,現在都稱為合成基礎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術,稱為合成科技。 第四類,聚α-烯烴(PAO); 聚α-烯烴(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技術,係來自於原油中的瓦斯氣或天然氣所分散出來的乙烯、丙烯,再經聚合、催化等繁複的化學反應才煉製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液。在本質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較好的成份,加以化學反應並透過人為的控制下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自然很強,因此合成油體質較好,其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粘度變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礦物油強的多。 第五類,其他合成油 一般稱為酯類,就是通過提煉動、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化學合成的雙酯、多元醇酯、聚醚、矽油、磷酸酯等。酯類本來是有油性的,其他基礎油(包括PAO)要通過添加劑實現這個性質。而且酯類本來的極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屬表面,所以論潤滑性能,酯類是最好的。 所以綜上所述就潤滑性能:酯類>PAO>三類基礎油如:XHVI、MSDW、VHVI等 但是酯類基礎油雖然耐高低溫及抗磨性好,但遇水不穩定,易腐蝕,對油封及塗料的相容性差,並且生產成本很高。而聚醚對水及油等比酯類稍好,但和礦物油及添加劑不易相容,同樣價格也很高,所以無法廣泛使用。 聚α-烯烴(PAO)作為車用基礎油對添加劑、油封材料、塗料及礦物油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是價位比較低,現在其實很多品牌都是使用美孚的PAO,就是不好意思說明而已。 MOTUL 300V等酯類合成油其實屬於賽車用油(美孚贊助的邁凱拉倫車隊也不會使用金美孚一號0W-40;法拉利也一樣),那是因為賽車不會在乎經濟性能(MOTUL 300V的價格和金美孚貴了一倍多),而且對相容性要求也不高(發動機,變速箱等也常換常修正)。MOTUL 300V的換油週期(一般要求1500公里就換)也大大小於金美孚一號(使用恰當的話,幾萬公里沒問題)。而MOTUL 300V等酯類合成油口碑也從改裝車市場來的,這和一般車主的追求是不一樣的。這也說明為什麼三大品牌沒把酯類合成油推向車用油市場,所以MOTUL並不是什麼頂級品牌,並不是適合一般車主的選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奔馳、寶馬、法拉利、保時捷等頂級汽車品牌不選用MOTUL 300V的原因美孚一號是PAO全合成油 用PAO不能單獨作為潤滑油的基礎油,因為存在兩個原因:1.PAO與橡膠容合性差2.PAO很難和添加劑相溶。所以目前的美孚1號採用三重合成,即四類的PAO+五類的酯類+五類的烷基萘。酯類既溶於PAO,又很容易與添加劑相溶,而且酯類具有天然的潤滑能力,而對於橡膠件又能適當使其發漲,因而克服了PAO的缺點。烷基萘作為未來的潤滑油基礎油本身屬於5類基礎油,具有很低的凝固點和很高抗氧化性。因此為了達到高里程即1.5W英里使用周期的目的烷基萘也被調和到美孚一號。而且四類基礎油具有天然的清潔能力,所以清潔性更不依賴於添加劑。1、機油的性能衰減是否是機油的基礎油分子鏈發生破壞? 估計很多車友都是這樣認為,其實這是錯誤的。 即使是到期更換下來的舊機油,裡面的基礎油中95%以上的分子鏈都沒有破壞,不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都是如此。舊機油經過白土精製等處理程序,裡面的基礎油烴類分子還是完好的,再加上新的添加劑還能繼續使用一定範圍,在歐洲,尤其是德國,這個比率是65%。 機油性能的衰減和添加劑的損耗、燃料的稀釋、積碳、油泥的混入、水分增加、酸鹼值的變化有最大的關係。很多車友老是聽聲音判斷機油的性能,其實很多時候是誤導你的判斷的,大多數2000~3000KM的時候感覺發動機聲音不好聽了,其實是城市路況下積碳過多造成的假象,目前的SL以上級別的機油,都能穩定使用10000~15000KM,跑跑高速,清除一下積碳,發動機聲音又會正常的。 1、合成油基礎油比礦物油有更好的抗磨性嗎? 一般人可能都認為:合成油由於採用了PAO或酯類基礎油,因此會有比礦物油更好的抗磨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單就基礎油而言,在沒有加入添加劑以前,不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都是幾乎沒有抗磨能力的。機油的抗磨性是由複合抗磨添加劑提供,而和基礎油無關。這也是很多人的認知誤區。現代發動機油的抗磨性能主要是由複合添加劑提供,而基礎油,不論是礦物油還是合成油,都幾乎沒有抗磨能力。儘管礦物油中含有痕跡量的硫、氮和磷活性元素,但含量太少,不足以提供抗磨能力。PAO或酯也需要添加抗磨劑以補償本身的不足, PAO與礦物油相似,要達到相同的抗磨效果,需要的抗磨劑量也與礦物油的需要量相當,而摻和酯的發動機油則需要更多的抗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