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如何改裝與保養

發佈日期     2011.01.10


引擎馬力暴增術-外掛渦輪學問大

【CARNEWS option 】

 

NA引擎改成Turbo其硬體方面必備的包含有:1.排氣頭段、2.渦輪本體、3.排氣前段、4.進氣冷卻器、5.連結管路組、6.進氣洩壓閥、7.正壓供油控制電腦,因為坊間改Turbo風氣盛行,價格競爭,所以基本配備的多寡及材質的優劣,決定了價格的一切,也決定了往後使用的完善度,所以必須逐一來說明讓讀者能更加的瞭解各個機件功能與優劣點。

 

若以耐用度、強度與完整度來評斷的話,開模鑄鐵製造的渦輪頭段是表現最佳的產品,缺點是對應的車種與渦輪排龜接口,需要剛好有現成品才能使用,要不然只能用修改的方式,使用在其它引擎上。

加裝Turbo首先必須要有一個符合排氣頭段規格的Turbo頭段,以現今市面上的套件而言,耐用度最高的是開模鑄造品,此種鑄造頭段規格統一,管壁厚、強度、結構佳,甚至有些製造商乾脆在鑄鐵材料裡,添加一些鎢、鎳等特殊金屬來鑄造,此種頭段價格比較高昂,但經過多年的考驗還不曾有斷裂現象發生,可說是耐用度最佳的渦輪頭段製品。

另外,還有一些店家為了做到等長、流速均等的條件,而手工燒製頭段,雖然有著完美流線的優點,但由於彎曲R角大,且分割面多,必須一段一段來燒焊完成,在Turbo的高壓高熱運作之下,斷裂是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因此耐久度不良成為其最大罩門,不過若能運用高科技的CNC彎管機,一次成型製造出所需的彎管,直接從排氣出口成型至Turbo入口,如此一來彎曲部分完全沒有焊道,內徑平順且不會有龜裂的現象產生,便可兼顧流速、美觀與耐用度,可惜的是此種生產技術可謂為貴族式作法,無法單一車種訂作,只能看大廠下訂單後才能生產,如此推算車種一定有限且價格非比尋常。

頭段之下承接的即是渦輪本體,而渦輪的大小在於空氣推送量的多寡,簡單來說,就是較小的渦輪,渦輪的作用時機早,較快轉為正壓,以一般市區行駛著重在較低轉速,或者自排車輛都應優先選擇號數小的本體,而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需要升級選用號數更大的Turbo呢?大致上有兩種現象,一種是現有之Turbo本體,已經無法在高檔高負荷時維持壓力,也就是說,高轉時Turbo錶的壓力數值會有下降的現象,表示此渦輪在高轉速時所泵出的氣量已經不敷引擎所吸入的容積,所以錶壓才會開始走下坡,也等於Turbo本體全輸出下,不足提供足夠的氣量給引擎使用,為了達到駕駛者所期許的壓值才需要更換本體。

另外一種是為了提昇加速能力,說穿了也是為了在同等時間內泵出更多氣體,送入汽缸中,但是較大渦輪卻容易使引擎在低轉速時,因為汽缸排出的廢氣不足以讓渦輪達到最大的增壓狀態而有遲滯現象的,此現象因渦輪加大後,相對有明顯增加,對駕駛而言是一種蠻困擾的問題。

 

渦輪增壓術的使用方式相當廣泛,以BMW這顆柴油四缸引擎為例,想要不同的性能輸出特性,只要選擇使用單渦輪或雙渦輪增壓技術,即可改變動力輸出曲線。

 

 

 

 

雙渦輪增壓技術通常出現在高性能引擎上,且同樣是雙渦輪系統,還可分成兩大並聯或一大一小串聯設計,前者多出現於大排氣量引擎上,擁有較佳的高轉速馬力表現,後者常用於較小排氣量引擎上,低速表現會較靈敏。

 

 

以NA而言改裝排氣管必須考量回壓的問題,才不會喪失太多的扭力,但對Turbo車來說,排氣渦輪葉片本身就是一個排氣回壓的製造者,因為從排氣門釋放出來的高溫高壓廢氣直接衝擊渦輪排氣葉輪,再由排氣前段( Front pipe )引導至中尾排氣管排出,Turbine才不會因為廢氣阻礙而無法適時且持續的接受新的廢氣衝擊。在正常的模式下,更換大口徑的排氣前段或讓前段的角度減少後,Turbo壓力會自然增加約0.1kg左右,此種現象印證了排氣葉輪後的阻力,會著實的影響Turbo的性能表現。以市面上的套件而言,最好是選擇有開模製造的前段,其內壁的平滑度較佳且維修拆裝難度較低,對往後的保養較為簡易。

 

採用不袗材質製造而成的Front Pip,擁有平滑的表面,有助於排氣順暢度,對於增壓值的反應有正面幫助,目前國內的大廠所推出的渦輪套件,都有成品可選用,改裝時不需擔心還要另外訂製。

 

 

以Subaru EJ20/25渦輪引擎為例,等長排氣頭段的設計,雖會失去獨特的排氣聲浪,但對抑制渦輪遲滯,增加引擎出力反應有絕對的幫助。

冷卻、壓力、供油三者兼顧--引擎馬力暴增術

【CARNEWS option 】

 

高溫是Turbo車的頭號殺手,進氣溫度則主導所有高溫的產生,由於空氣經過Turbo壓縮後溫度自然提高,而進氣溫度提高使得燃燒效率下降,進而會導致爆震的現象發生,所以為了使得進入汽缸內的高溫氣體溫度下降,必須配置「進氣冷卻器」,雖然較早期的說法為低增壓可以不需要Intercooler,但真正理論卻因為空氣一經壓縮就會產生熱空氣在汽缸內,氧分子遠比冷空氣少,所以爆炸行程的效率差,沒有Intercooler的增壓車,通常在引擎起動後的30分鐘內狀況還算可以,但後來就會發生愈來愈無力的現象,雖然增壓錶上的數值沒有改變,但引擎就是跑不動,嚴重的話還會伴隨著油、水溫一併升高的困擾。所以Intercooler在Turbo車上而言舉足輕重,為了引擎的長久壽命,加裝Turbo務必需使用Intercooler。

 

 

 

渦輪軸心上頭通常會有油道或水道的接口,前者用來潤滑與冷卻軸心,一定要接上循環油管(回油管要高於油底殼油面);後者若有設計的話,建議最好也能接上水管,對於延長渦輪壽命有絕對的幫助。

 

 

除了中冷器外,Turbo引擎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配備,那就是用來控制和維持渦輪一定增壓值的裝置。此機件通常設置在渦輪本體上,其控制引擎廢氣的孔道關閉時,廢氣驅動排氣渦輪葉片,一旦增壓值達到設定值此閥門開啟讓廢氣By pass掉,不經渦輪葉片直接排入排氣前段。通常使用最多的洩壓裝置為「Actuator」,在結構上是直接固定在渦輪進氣側上,並以一支連桿來控制排氣側裡的閥門,一旦增壓值達到一定程度後,進氣壓力便推動Actuator的連桿使排氣側內的閥門開啟,此時雖然渦輪葉片持續運轉,但驅動力外洩的情況下,渦輪便可以持續保有一定的增壓值。

 

Actuator是渦輪用來控制增壓值的排氣洩壓閥,街車常用的渦輪,例如TD04/05、IHI RHF5/55、KKK K03/04,其上都會設有Actuator,不額外加裝增壓控制器的話,大約可對應到0.4bar的壓力,

 

 

 

 

Waste Gate也是排氣洩壓閥的一種,由於閥門面積較Actuator更大,所以在控制增壓值時,表現會更加靈敏、快速,常應用於高增壓場合,可避免引擎因瞬間超壓過多而故障,不過開啟時的巨大排氣噪音,也令許多人受不了。

提高增壓值應謹慎

降低壓縮比不可少

NA改Turbo最快速的方法乃採低壓縮設定,此舉完全不需更動引擎內部機件,省時又價廉,但人是最不容易滿足的動物,低增壓開一陣子就麻痺了,加裝個壓力調整器繼續往高增壓邁進,但此時不僅電腦功能要夠強外,引擎內部的機件是否承受的了才是真正的重點。如果要提高增壓值最好不要超過0.7kg,一旦高過此數值原廠活塞承受不了大都會裂開,所以增加壓力最少也要降低壓縮比,關於降壓縮比的方法上,大概有更換加厚型Gasket、凹頂活塞、研磨燃燒室等三種。

一般採墊厚Gasket降低壓縮比時,因汽缸頭相對位置的提高會造成氣門正時延後,可想而知除了會喪失前段的扭力以外,也會因連動的凸輪軸感知器標準誤差,使得點火時機錯過容易發生爆震,所以請記得要搭配可調式凸輪齒盤,將氣門正時給修正回來。而最正確降壓縮的措施,應該是要從活塞凹部容積下手較好,順道還可以使用強化品,要知道它所處的環境可是最嚴苛的地方。

 

引擎內部活塞是直接面對燃燒室高溫的部件,因此一旦排氣溫度過高,最易受損的位置也是在活塞上,若能將此零件更換成強度更高的鍛造製品,引擎耐用度將得以提昇。

 

 

現今在缸內直噴技術加持下,渦輪車可將增壓值維持在9.6以上的水準,差別就在於缸內直噴引擎的內部零件的強度皆較一般引擎來得高上許多,加上燃油注入燃燒室瞬間可快速冷卻活塞頂部,因此才得以維持高壓縮比

 

 

供油調校方式眾多

最後關鍵不可不慎

在原本的NA引擎變為強力的增壓心臟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到調校的階段,首先跟空氣質量大幅提昇的供油對應,最簡單的做法即是在節氣門前「追加噴油嘴」,由於它是藉獨立的外加副電腦控制,並且有自己的感知器及噴油嘴電流驅動器,依照信號做燃油的大量追補,方便易調整的特點最為受到NA改增壓族群的歡迎,且改裝費用較低,而這種方式有Boost和轉速訊號當調校依據是較好的設計,光靠感應轉素很容易在換檔時出現油氣過濃、上升不順暢的情形。

 

外接噴油嘴的優點在於調校可獨立進行,且不受原廠電腦的干擾,適合低階改裝電腦使用,缺點在於增減供油的參數依據較少,容易在正負壓轉換間,出現供油過濃/過稀的的情形。

和外加噴油嘴比較起來,直接更換加大「主噴油嘴」自然是最好的方法(精確度和燃油霧化效果高),可是這還需要有可程式化電腦來重設噴射時間,而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噴油型式,因總流量都會增大之故,換裝「強化泵浦」以維持穩定的燃壓也有其必要性,單靠調壓閥提高壓力於Over Boost時絕對不足。在油泵吐出量已經有加強的前提之下,「汽油調壓閥」理論應擔任減低油壓保持恆定性的角色,最佳的狀態是怠速壓力設定在三公斤上下。

另外在負壓變正壓的轉換過程中,進氣量計測為「歧管壓力式」的系統,因計量範圍不夠會讓電腦當機亮起檢測燈號,解決的辦法就是在Map Sensor上,利用可程式電腦的功能重設電壓值,或者是直接換一個限度更大的感知器。而「流量計型式」的車型雖然沒有這類的麻煩,但裝設中冷器管路時,空氣流量計位置最好要接近於原廠,否則就有可能發生怠速不穩、轉速上升不順的狀況。

 

採用空氣流量計的自然進氣引擎,在改裝渦輪增壓時,其擺放的位置與高度相當重要,錯誤的安裝方式會偵測到錯誤的訊息,使得Tuner再怎麼調電腦都調不好,像圖中Fortis改渦輪時的流量計固定座就需特殊訂作。

排溫指示要注意

減少重負荷行駛

NA改增壓之於供油的調整上,一大原則便是要把握住安全性,簡言之就是混合氣要偏濃一些,以獲得較低的排氣溫度,一般假如是更換過鍛造活塞的場合,「排溫」大概在850度以下都是被允許的,但原廠活塞最高不能超過700度,不然可是會大大降低壽命性的,不過這樣一來「空燃比」可能只有10.0左右,高轉速勢必會有No-go的不順暢現象,所以換裝強化活塞是不能省的。在確定排溫不會過度上升之後,接下來必須瞭解進氣取向和轉速間的關係,在Boost介入時開始漸進增加噴油量(尤其要注意到瞬間最大增壓值的時機),負壓狀態則是做減油的動作,點火的調整也是一樣,為增壓前提早、增壓後延遲,基礎是建立在不出現爆震的前提下。

 

NA渦輪改裝車如果預算足夠的話,一定要加裝排溫錶,可用來監控引擎的燃燒狀況,萬一發現排溫動不動高於850度的話,建議放慢車速進廠檢查車輛後,再重新上路行駛比較能減少引擎出狀況的機會。

 

 

同樣是雙渦輪設計,不同車廠有不同理念,像Porsche 997 Turbo的兩具渦輪就分別位於引擎的兩側,而BMW X5 M就巧妙的將兩具渦輪置於引擎上方,減少進排氣管路的長度與複雜度,不過如何抑制渦輪高溫影響是關鍵。

從自然吸氣變為高性能的增壓引擎之後,很多人都會著迷於這個超加速的魅力,拼命狂操車輛甚至是把Boost打高,這樣只是很快讓你的引擎再見,畢竟它的體質不似原廠增壓車一般,所以操駕時要適可而止,最高轉速大約在斷油前1000轉就好了,Boost則請維持於原本設定不要亂動,當然能加裝一些監控儀錶指示是最好的。

最後,當你真的打算來個NA變身增壓的改造,就要和改裝廠有良好的溝通,告訴他們所想要的訴求,筆者建議大家應朝「實用化、富扭力」的路線做修改,一切以好開順暢、具一定程度的耐久性為最高指導原則,同時週邊配件都要齊全,自己也得能克制不要迷失在動力上,這便是我們給讀者的忠告。

 

要提高增壓值可不是調整一下增壓控制器即可,而是要全面考量到引擎極限、供油程式與冷卻系統的搭配後才能執行,否則引擎可能就此報銷。

新鮮順暢大原則吸、壓、爆、排 火力全開

【CARNEWS option 】

 

進氣系統強化順序

從外到內是主原則

對引擎來說,只要是新鮮空氣行經的各項零件,都算是進氣系統的一部分,因此只要動到其中一個部分就會影響進氣效率,氣門與凸輪軸只是最後的一個關卡,因此若口袋荷包有限的話,換個香菇頭、集氣箱或做個進排氣拋光,其實也是有效果的。

原廠集氣箱與空氣濾芯,因為考量到抑制噪音、兼顧高低轉速的輸出力道與提高過濾效果的情況下,通常都不利於引擎高轉速的表現,所以市面上才會出現所謂的香菇頭,或整組碳纖維集器箱等改裝部品,換裝這些產品的目的都在減少進氣阻力,提高單位時間空氣經過的速度,絕對有助於高轉速時的馬力表現,但在減少吸氣阻力與少了儲存真空的容積下,低轉速的扭力表現肯定會有不良影響,這點就像用大吸管吸綠茶,在吸力比較小的情況下,不容易吸起的原理相同,這是改裝時需先知道的原理。

 

改裝用的碳纖維集氣箱對於增加高轉速時的馬力絕對有正面的幫助,然而過於直通的管路走向,在減少吸氣阻力與少了儲存真空的容積下 ,低轉速的扭力表現會比原廠來得弱上一些。

 

 

至於進排氣道拋光,主要是針對進排氣道、燃燒室粗糙面進行研磨使其平滑,讓氣流順暢無阻礙的過程,不過這是基本工作而已,講究的還要把進氣口分歧處磨成銳利狀、修平氣道落差阻礙點來加快流速,至於容易形成最大進氣阻抗的氣門導管處,也有必要切平外露的凸出部或是做水滴形的研磨,這都是賽車常會用到的手法。

 

進排氣道的拋光除針對管壁外,進氣口分歧處磨成銳利狀都是研磨的重點,至於容易形成最大進氣阻抗的氣門導管處,也有必要切平外露 的凸出部或是做水滴形的研磨

 

 

至於氣門的加大上,由於現在的引擎乃是多氣門的天下,加大氣門和氣門座已經沒有什麼空間,因此這是以前單凸老車才會用到的方法,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用削去氣門座厚度,或是切薄氣門裙部、縮小氣門桿軸等方式,來增加進排氣口可讓空氣通過的面積。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進行氣門的加工時,進氣門的底面最好是「磨凹」,以促進混合氣的渦流效應,而排氣門則是改為「凸面」,會利於廢氣的掃出。

 

燃燒室的光滑度對於混合氣的渦流效應有著絕對的影響,至於氣門的加工與氣門做的加大,由於多氣門引擎已沒有多少空間可施工,因此 多半不會針對此處進行加工

除此之外,拋光還是應該從進氣歧管做起,並且要適度的減少長度較易營造高轉馬力,多喉直噴系統的應用就是很好例子。幾乎是NA高性能車種都會配置的多喉直噴,優點非但是蝴蝶閥總和面積較大,更因為它沒有節氣室構造,使得各歧管能做到短距、等長且直線的形狀,加上其附有外接的漏斗式導氣管、獨立節氣門和內管壁光滑的緣故,相形可直接讓每缸得到量大快速、平均不受干涉的高進氣效益;尤其多喉能自由設定導管長短、粗細甚至是加裝續壓的集氣箱,引擎輸出的特性也能因此而改變,此種手法也常見與許多大排氣量高性能NA引擎上,例如BMW M-Power引擎。

 

圖中兩顆引擎的透視圖,分別為M.Benz SLS的V8引擎與E60 M5的V10引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汽缸頭上的進氣歧管內,每缸皆設有喇叭嘴狀 的進氣口,這是模仿多喉直噴的設計,可提高空氣進入燃燒室的速度與容量

 

 

 

 

進排氣的改造需同時進行,才能真正獲得改裝效果,就像M5的引擎若沒有等長不鏽鋼頭段的配合,即使用到的多喉進氣系統的設計,也無 法將效果發揮出來

 

 

每缸都設節氣門是進氣系統改造的終極手段之一,所達到的高轉速馬力提效果就如同吃下大力丸一樣,絕對令開過的人都笑嘻嘻

進排氣強化新絕招吸、壓、爆、排 火力全開

【CARNEWS option 】

 

文Grand圖原廠官網設計Kenny、Parry

車輛動力要提昇,當然須從心臟也就是引擎著手,最基本的改裝便是進排氣系統強化,不論是自然進氣或增壓引擎,只要針對提高進排氣系統的效率,對動力的提昇絕對有正面幫助,算是引擎改造的基本功,但過於不及的改造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如何拿捏將是本單元闡述重點。

 

圖說=這張圖正說明著四行引擎的吸、壓、爆、排四個運轉行程的過程,可以注意一下進排氣門啟閉時機,真實的環境進排氣門會有同時 開啟的時候,這便是所謂的氣門重疊時間,目的在達到掃氣動作,讓燃燒室內的空氣得以迅速更換。

動力提昇之首要

提高進排氣效率

在談到如何提高進排氣效率前,筆者打算先針對四行程引擎,內部活塞、汽門與凸輪軸的運作原理進行說明,以幫助剛接觸車輛的讀者,改造的原因與目的何在。

以四行程引擎來說,曲軸轉兩圈等於720度,活塞會依序做出「吸氣、壓縮、爆炸、排氣」四個行程,此時「凸輪軸」經由曲軸帶動,負責精確控制「氣門」啟閉的時機,此現象稱之為「氣門正時」。而標準的氣門正時動作是指:1.吸氣行程-活塞下行、進氣門打開,2.壓縮行程-活塞上行、進排氣門關閉,3.爆炸行程-活塞下行、進排氣門關閉,4.排氣行程-活塞上行、排氣門開啟。

 

進排氣門正是進排氣道的門戶,唯有開啟氣門才能使空氣吸入或排出,兩者全關燃燒室所產生的爆炸力道才不會洩漏掉。

 

 

氣門角度所指的是氣門在720度中,能開啟的角度有多少;而氣門揚程指的則是氣門被推開的深度為何,兩者所產生的作用不盡相同,這點 是需搞清楚的原理。

角度揚程進排氣強化吸、壓、爆、排 火力全開

【CARNEWS option 】

 

氣門角度與揚程

決定進氣量多寡

引擎要獲得更多的空氣,決定在氣門啟閉時間的長短與時機,而氣門又受到凸輪軸控制,因此凸輪軸的設計便會直接決定一顆引擎的輸出特性與出力大小,關於凸輪軸的設計我們可以從氣門「角度」及「揚程」兩方面來了解。

關於凸輪軸「角度」的計算方法,是指曲軸在720度的過程中,氣門真正開啟的相對角度;而「揚程」的計算則是將凸輪最高點的數值,減去基圓的部分,其數值即為Lift之數據。所謂高角度的凸輪軸,乃是增加Cam的作用角,來增加氣門開啟時間,除了作用角的加大外,增加凸輪的揚程(Lift)也能增加氣門的伸程;氣門能開得久且開得深,自然讓能活塞吸入更多的空氣、提高容積效率。

關於凸輪軸角度大小和性能的相對關係如下:大致是角度小的尖形Cam,氣門重疊時間短、重視扭力,角度大的橢圓形Cam屬重疊時間長的馬力取向,一般街道改裝用的Cam角度都不會太大(272度以下),主要是在於伸程的增加,這樣因重疊不會過大只是提昇氣門開度之故,相對不至於有難以操控的問題,其特徵就是可提高整個轉速域的扭力,並能連帶增進一些最大馬力,所以被稱作是扭力或加速用Cam。真正可算是大角度的凸輪軸,作用角至少都超過282度,揚程也往往增加了2mm以上,此種競技用途的Cam前段很差但後段非常驚人,配合高壓縮、高轉速的設定後也有極佳的馬力提昇,可是慢車不穩定、輸出不線性等缺點仍是讓人望之怯步。

 

Honda FD2 Type-R車款,其上的i-VTEC K20A引擎,由於進排氣門兼具可變氣門正時與揚程的設計,加上內部大量採用賽車化工程,因此排 氣量才2.0升就能發揮高達225匹的最高馬力。

 

 

不論是強化進氣或排氣系統,在新世代車款上要發揮效果,最後還是需針對供油與點火程式進行調整,才能讓讓車跑得順又快。

 

 

充份利用車速所造成的進氣填充效應,對於進氣效率將有絕佳的幫助,甚至在極高速時還能使進氣壓力轉為正壓,這點在許多超跑上都可 看到類似的設計。圖為Audi R8的進氣系統設計透視圖

 

 

 

 

像M-Power這種高性能自然進氣引擎,對於進排氣系統的設計是相當講究的,甚至已達到廠車化的標準,而這也是它們能在車壇中有一席之 地的原因

該消多少音? 吸、壓、爆、排 火力全開

【CARNEWS option 】

 

尾消內部構造

分隔板與直線式兩種

身負主要消音工作的尾段排氣管,自然是一個發生阻力的所在,這便牽涉到消音筒內部的設計。尾消的構成大體上可分成兩類,第一種是利用交錯隔板造成反射波的方式減低音量,原廠品幾乎都是此種型式;第二種則為改裝品常見的直線型吸音綿式,由流體力學的立場觀之,隔板式的排氣阻力一定較大,馬力提昇也就不如直線型來得佔優勢了。

 

 

 

尾管最主要的作用在消除噪音,因此改造品如何兼顧排氣效率,則考驗著生產者的研發技術,利用增加尾筒的數量來達成目的是可行的方 法之一。

而在排氣管的改造中,最重要的部份要算是芭蕉頭了,由於一般市售車原廠頭段百分之八十都是大量開模的鑄鐵製品,內管粗糙不說,各歧管長度也不相同,加上接合的方式、距離、形狀同樣不夠周全,因此非常容易產生排氣干涉現象,使得各缸排出的廢氣相互衝突而阻滯;尤其是此處又最靠近汽缸頭,可想而知對進氣、燃燒有多麼不利了。

通常由改裝廠所製作的芭蕉頭,絕大多數會使用內壁平滑的不鏽鋼材質,講究的廠商則還在歧管連底座和接角的部位,實施無段差的熔接研磨並儘量緩和彎角,藉此取得減少阻力、加速氣流的功效。接著他們會儘可能的將歧管長度統一,講究的當然是致力於完全的等長化,讓排氣律動一致化且徹底消除各歧管的壓力差,這樣一來,不僅是利於後段排氣管的回壓設定,整體吸排氣的效率也能大幅提昇。最後,關於集合部位的型式上,最普遍的四缸引擎一般公認四合一為強調高轉馬力的式樣(不易干涉),四合二合一是重視中低轉扭力的型式(易干涉),不過這主要還是取決於原廠引擎的輸出特性與設計者個人喜好,很難真正判斷出兩者的優缺點。

 

最佳化的排氣頭段是每缸管路都等長的設計,如此可讓排氣律動一致化,且徹底消除各歧管的壓力差,而像圖中這支E92 M3使用的頭段則 已到汽車工藝的極品,再做改裝或許已沒有必要

 

 

渦輪引擎的排氣頭段多半需考量到渦輪本體上排龜接口的形狀,加上累積在此的排氣溫度相較於NA引擎高出數百度以上,因此除順暢度外 ,耐高溫的能力也是研發的重點,多半會採用一體成型的鑄鐵材質,以避免接縫處因熱與高壓而破裂

 

 

其實判別一支排氣管的效能優良與否,從聲音下手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假使聲音大卻很空、不紮實,必然是其回壓過小,而聲浪飽滿渾厚的排氣管,亦間接表示了它能將廢氣快速地排乾淨,所以背壓應是適當且正確的。另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當你更換管壁薄、消音筒較小、較輕的型式時,產生的共振有可能會偏大,或排氣管容易發生左搖右晃的情形,這時候最好順帶換上加硬型的吊耳橡皮(過重時也需要),才不致使接合處龜裂,能夠把握住這些原則,你也一定能享受改裝排氣管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