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私權政策 > API-基礎油成份分五大類
API-基礎油成份分五大類
基礎油種類分成以下5種類別: 第一類,傳統溶劑精煉礦物油; 第二類,加氫裂解礦物油; 以上兩類都稱為礦物油,礦物油的基礎油是原油提煉過程中,在分餾出有用的輕物質(如航空用油、汽油、柴油……等)之後,剩下來殘留的塔底油再經提煉而成(再剩下就是瀝青)。就本質而言,它是運用原油中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幾千個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組成,提煉技術即使再精進,亦無法將其中不良物、雜質去除殆盡。 第三類,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化蠟; 此類基礎油原料和前兩類是一樣的,是現在市場上忽悠的最厲害的。代表性的就是嘉實多公司從1999年開始開始使用III類基礎油VHVI(very high viscosityindex)代替原來配方的PAO,貼上「synthetic」-合成油的標籤,而現在國內很多品牌也照搬。隨著加工工藝的提高,現在在VHVI上又有了:1DW(加氫裂化—異構脫蠟)雪佛龍公司專利;MSDW(加氫處理一加氫異構化和加氫裂化—選擇性脫蠟)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XHVI(加氫異構化生產超高黏度指數)殼牌公司專利,現在都稱為合成基礎油。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半合成油基本都是使用MSDW技術,稱為合成科技。 第四類,聚α-烯烴(PAO); 聚α-烯烴(PAO),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專利技術,系來自於原油中的瓦斯氣或天然氣所分散出來的乙烯、丙烯,再經聚合、催化等繁複的化學反應才煉製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液。在本質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較好的成份,加以化學反應並透過人為的控制下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自然很強,因此合成油體質較好,其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粘度變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礦物油強的多。 第五類,其他合成油 一般稱為脂類,就是通過提煉動、植物(生物)脂肪酸和醇化學合成的雙酯、多元醇酯、聚醚、矽油、磷酸酯等。酯類本來是有油性的,其他基礎油(包括PAO)要通過添加劑實現這個性質。而且酯類本來的極向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屬表面,所以論潤滑性能,酯類是最好的。 所以綜上所述就潤滑性能:酯類>PAO>三類基礎油如:XHVI、MSDW、VHVI等 是不是真正意義的全合成 PAO: PAO全名叫Polyalphaolefin,聚α_烯烴。它是原油提煉蒸餾過程時的一種氣體。 酯類: 酯類就是通過脂肪酸和醇化學合成的。 只有酯類本來是有油性的,PAO和XHVI要通過添加劑實現這個性質。而且酯類本來的極向 性可以使油膜分子黏附在金屬表面,所以論潤滑性能,酯類是最好的。 在穩定性能上,酯類,PAO都要比XHVI要好,因為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全合成機油,無論抗揮發, 抗氧化和抗剪應力方面都比礦物油優勝很多。 所以說, 酯類>PAO>XHVI
| ||
|
||